如何做到香港保险收益最大化

2015/11/26

e01783d5-75c0-4bc6-bd67-84a3ac425966.png

针对目前国内经济状况,国内客户如何分散风险以实现资产的稳

步增长?这是许多人面临的一个问题。

据此,民生银行私人银行部资深投资顾问洪曦表达了自己的看法。

企业家应该思考的两个问题

在国内私人银行从业的七年间,曾问过一位企业家两个问题。其一,中国GDP占全球总量是多少?但他并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。

谈到“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篮子里”或许无人不晓,但企业家对于当时中国GDP全球占有率问题则并不了解。如今已经占有10%左右,GDP全球占有率最多是美国,第二位是中国,美国是中国的两倍。一方面,中国经济的增长非常快,另一方面,这些钱无论如何配置仍然是中国的资产。

其二,你知道主权评级吗?该企业家也不了解。事实上,当时很多外资银行,且不论花旗、渣打等一线,就算是荷兰、法新等在中国发展规模较小的银行,其主权评级都比中国的银行高,然而大家往往忽视了资产安全这一点。

关于资产配置

关注资产配置,首先要关注的话题就是法律结果。对于资产积累到一定规模的企业家而言,出生地不可选择,但是国籍可选,最重要的是法律可以选择。特别是涉及到家族信托全球避税时问题时,需要选择好资产搭配,充分享受当地的税制,即法律安排,在更加安全的架构下,进行资产管理。

当个人财富累积到一定程度,必须要进行资产配置。然而从产品角度来说,大家更多考虑的是产品回报率的问题,而不是全球配置问题。但中国高净值客户从10年前开始就需要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资产配置,现时更为需要,因为中国经济已经面临下行。

从宏观层面来看,有观点认为,在中国现行的政经体制下,经济效益已发挥到极致。如此,必须经过上层改革,全要素调整制度安排,才可能重新释放出能量,改善经济效益。以国企改革为例,很多制度安排如果不做调整仍然停留在体制内,那么GDP依然会下行。

2007A股达到6000点,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到达了一个相对顶部,但没有预料它一下跌得那么深。事实上QDII也是一种被动投资,如果不买对冲基金,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买股票都是有风险。所以高净值人群出现亏损,并非QDII本身的问题,因为其本身是通道,处在高位下跌,关键是风险收益特性使然。

一方面,从当前中国经济来看,前段时间市场对国企改革并不买账,有赖进一步调整改革。习近平访美非常重要,GDP前两大国的握手不仅对本国,也对其他国家有益。对“一带一路”、亚投行都有促进,由此产生发展驱动力,推动全球资产配置。

另一方面,人民币、股票、房地产都存在下行预期,包括最近外汇占款下降非常快,很多人到香港、境外购买保险,这是一个范本,都反映出有人在抛人民币,持有非移民资产。这种预期目前仍在加强。在目前看不到高歌猛进的情况下,未来经济可能会缓步前行。过去银行、信托做非标业务,在经济环境好的时候,可以找到房地产来容纳支撑较高的收益率,而如今已找不到一个行业可以消化如此之多的钱,支持如此高的收益率。大家已经不知道要投什么了,这其实是一个向外的驱动力。

对于投资个人而言,谈到人民币资产,主要涉及到三大方面:货币、A股、房产。然而从整体来看,这三个方面都不容乐观。特别是三线房产,从对冲基金角度来看,如果房产不是用于居住,而是作为投资品进行租售,则经济难以支撑,或低于无风险收益率。如果有房产指数,有人可能直接做空,这其中就有对冲空间。都说资产配置是科学与艺术结合,但国际上的资产配置已经越发向科学递进。

如何多元化配置资产?

从全球资产配置原理而言,多元化资产配置,即分散资产,事实上是免费的午餐。从资产配置原理与金融品种来看,每增加一项资产要判断其是否有利于资产配置组合。即对原有存量资产来说,要看新加入的资产是否对资产组合有正贡献。

从投资逻辑而言,只要增加相关性小甚至负相关资产,对整个资产收益和资产安全有正向帮助。所以,什么是多元化?比如持有一国股票,国家对实体经济的支撑有一定边界和定价关系,当在一定程度上达到饱和,继续配置本国资产,其相关性就很高,而配置其它国家资产其实就是降低了相关度,空间不同。此外,在同一属地、同一时间配置的投资标的不同,也可降低相关度。这其实已被论证,就是为客户寻找无限增加风险边际的收益,增加分散度。

常见的本国大类资产配置完成,会开始配置另类资产,另类资产的一大部分就是衍生品。衍生品在海外的配置比例其实已经接近大类资产配置。另外,艺术品投资本身和传统投向相关度比较低。这不是从收益来看,而是从风险相关性来看,就是不断延展分散度。

当下寻找哪些投资标的?

配置海外资产时,要找和中国资产不相关的投资标的,独立考核其收益是优良的,放到国内客户的资产配置里对整个资产组合起到正向作用,最理想的状态是呈负相关关系。

国内和海外的高净值客户在资产配置上有明显不同。首先,中国房地产配置比例非常高,超过60%,而发达国家客户的房地产配置比例则低于10%,过去两年都在5%8%之间,且多为商事交易类地产,现金流较为稳定。中国高净值客户买的多为住宅、别墅、商铺等,很多商铺都已经出现出售困难;其次,发达国家的高净值客户资产全球配置占比很大,而中国高净值客户在这方面非常少,约占不到2%,这其中港股占大部分,对于美股或全球其他配置则少之又少。

中国投资海外资产也是从房地产开始,从投资海外的REITs、海外能源开始入手,还有对冲基金。对冲基金是从计算机发展起来的量化交易,很多流动性资产是高佣金,频繁交易,用数理统计去构建模型,以此判断市场交易的盈利模式,这类基金比例也非常高。

对冲基金火热本身约等于资金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套利。如果资金在实体经济中,则作为流动资金或是产业资本活动;如果实体经济不景气,就会流向金融领域,到一级资本市场去炒债权股,依然和实体经济有关联。但对冲基金的本质并非购买股票或债券,其背后逻辑是假设交易方式和人们的心理博弈,提出用数学抽象做出模型进行交易,并非买入并持有,而是通过交易赚钱,这实际上更加远离实体经济。在整个国内资产配置中,对冲基金是最后一站,对冲基金一旦饱和,经济就会下行。

这里有三个指标,以此来判断对冲基金的饱和度:全球对冲基金约为2.5万亿美元,金融资产约为85万美元,中国金融资产约为150万人民币,如果从个股期权出来,对冲基金规模上千万是很正常的。

如此俯瞰中国资产配置板块,还有较大空间,资产配置纵深还不够,尚可以容纳一定资金。所以,无论是内在投资原理驱动,还是外在因素驱动都需要金融的参与。

以火爆的房地产市场为例,由于过去二、三十年金融市场和外汇管制比较严格,经济上行迫切需要通过房地产来消化。事实上,个人认为中国造富最长的一个波段、最集中的行业也正是房地产的火爆阶段。比例失衡后,国际化既是自身需要,也是被迫倒逼,同样会威胁到QDIIQDII2等,事实上海外配置都是在这两个系统中打洞建立管道,管道越多,这两个策略越接近,策略配置也会越接近,套利空间会缩小接近套平。境外人民币和境内人民币汇率会更趋近一致,时间会更短。

所以,如何挑选产品?应该从整体配置来考察,而非单独产品。要看配置里都有什么,将该类资产放入配置组合中是否有贡献;产品本身单独运行时,要考察其投入产出比是否合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