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保险于圣诞节前后优惠战已打响

2015/12/14

将香港保险作为资产配置,已成为内地投资人的另一个选择。圣诞节前夕,再现内地投保人在香港排队购买保险的情形。

据香港保监会数据显示,在2005年至2015年期间,内地投保于香港的新造保费从18.2亿港元增至211亿港元,占香港的个人业务新造保费更是从5%提高至21.7%。预计在2015年全年内地访客到香港新造保费总额超过300亿港元。

香港保险优惠措施迭出

内地投保人购买保险的意愿在四季度有所提高。随着内地投保人的保险意识逐渐提高,意识到其重要性,舍近取远,远赴香港投保,看中的不仅仅是一份保障,更是作为一种理财手段而存在着。

据中信银行国际的《2015年第四季度信银国际跨境银行需求指数报告》显示,四季度跨境保险产品需求增强较快,相应子指数比上季度高出1.4。36%的样本个人表示保险产品需求将“增加”, 而仅3%认为“减少”。该份抽样调查覆盖中国内地珠江三角洲、长江三角洲、环渤海地区及中西部地区的15个城市。

除了内地投保人需求的增长外,另一个客观因素则在于,不少香港险企的投保优惠推广期在圣诞节前后截止。

以某国际性险企为例,根据其从9月25日至12月24日的推广期,如成功投保某指定保险计划,可享受保费豁免首半个月或首月的优惠,而部分精选计划的保费回赠则为首5个月或首10个月保费回赠。这部分优惠都针对港元及美元保单。

香港保险业监理处于2005年4月开始披露单独内地访客的新造保单保费。在有记录可查的十年间,内地投保人在香港购买保险的保费已增长11倍。

最近三年发展尤其快速,同比增速超过50%。相关数据显示,2012年内地投保人的新造保费为99亿港元,随后2013年已猛增至149亿港元,2014年更是高达244亿港元。令人关注的是,今年首三个季度内地投保人的新造保费收入已接近2014年全年的水平。

香港保险业界普遍认为,香港保险的畅销在于保费便宜、保障范围广、理赔方便、投资收益高,而大多投保人将投资型的保险作为资产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不过,投资类保险计划的年化投资收益要看挂钩的基金产品,部分保险产品可选的基金达到100多款,但投保人最多只能选10款。而这些挂靠的基金产品的标的则可能是面向全球资产、香港股市以及衍生产品。

人民币保单占比创新低

值得备受关注的是,内地投保人为香港保险业贡献的保费增长,但多数内地投保人近期愈加倾向于选择港元及美元保单。

据相关数据显示,2013年年底,人民币保单占整体保单的比重为12.54%。而在2014年首季度,人民币保单占整体保费的比例在15.94%,但此后每季度人民币保费的增速都在减缓,在2014年年底时人民币保单已下跌至10.05%。

2015年以来,人民币保单的增速更是远低于香港整体保单的增速。2015年上半年人民币保单已由一季度的10.15%跌至8.21%,三季度更是跌到7.9%。

在香港保险业,以港元与美元保单为主流,不少优惠措施仅面对这两类保单。与此同时,可供选择保单少、回报率低、投资收益难比内地等因素也成为人民币保单不受欢迎的因素之一,近期人民币汇率波动较大亦进一步影响了该类保单的销售。


若然作为投资手段,购入美元保单则是一种不错的选择。以美元计价,反映的是目前世界金融政策和体系,可以看出世界是以美元主导的金融世界,美元作为最主要的结算方式,也就是国际上所有大宗贸易都是用美元结算,另外美国始终是世界经济大国,美元亦是世界流通最广的货币,长远来说,拥有一笔美元资产是最为稳妥的办法。

不过,随着投资政策的放宽,未来香港保险资金能投资中国市场的项目增加,人民币保单后市可能会有行情。


标签: 香港保险